大宝法王 | 调伏自己的言行,不要成为表面的佛教徒
摘自:法王教授《百段引导文》课程
以下说烦恼的对治法,对治法能够控制住烦恼。比方说瞋心的对治法,是慈心。应去了解生起瞋恨心的原因,让心不受瞋恨所控制。反而,自己可以去控制瞋恨心、嫉妒心等,不让事态更加蔓延。到最后,若能够达到自己要很努力才能令瞋嫉心生起、否则瞋嫉心不会自然生起的程度,这就称为有了对治法。
以这种方式去修持菩提心,即使是三戒中的支分,我们也要去守持,即使是言行中一个微小的情绪,也应该要断除,否则很容易会误入歧途,表面上带着修法的名称,但是对别人却没有任何利益的言行。比方说,去捉弄别人、取笑别人,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很如理如法,而别人看了也觉得我们不如法。我们一定杜绝这些放逸的行为,一定要做让别人看了也可以生起信心的行为。自己所做的事若能利益帮助他人,自己的心愿也就如愿实现了,否则自己的所作所为,只是为了去取悦别人,只为了让别人对自己有所回报,这就不如法了。
总之,要调伏自己的言行,不要成为表面的佛教徒。噶当派祖师说,口里声称自己不是表相上修行之人,他正是这种表相上的修行人。比方说,往昔有位上师,他从自己家乡磕长头到拉萨三次,因此他就说: 我不是个只注重表面的修行人,那时候我是如何如何磕长头到拉萨的,我一点都没有浪费时间。另外一个人就对他说,当你这样说时,你就已经成为注重表面的修行人,因为你若不是表相的修行,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善业都讲出来,都要在别人面前炫耀呢?
一般而言,我们不能去说其他众生的过,比方说在达波噶举的传承中,在取舍善恶因时,最主要应守持的是:不去思惟他人的过失,而应想着自己的过失,这才是真正的因果取舍。总之,平常我们总是指着别人的过失错,而忽略了自己的过失,因此所有的取舍都已经颠倒了, 对因果的取舍也就有错误的观念。
因此,首先我们应反省、省察自己的心,看自己的心从无始以来总是伴随着烦恼,要视烦恼为过患,为了让烦恼可以断除,就想方设法去寻找烦恼的对治法。
阅读更多精彩开示
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
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
关注我们